王蒙(1301—1385)注字叔明,又字叔铭,号黄鹤山樵,香光居士,浙江湖洲(今浙江吴兴)人。元末明初著名画家,以水墨山水画闻名,著名的元四家之一,工诗文、书法。王蒙自幼聪敏好学,他的外祖父赵孟俯,舅父赵勇,表弟赵彦征,以及外祖母、父亲都是元代著名的画家,这样的家庭必然会对王蒙从事绘画提供有利的环境。他在元代曾作过小官,后隐居于黄鹤山。黄鹤山在今杭州东北,山高百余丈,山之腰有黄鹤仙洞,王蒙因居近此山,在此高卧白云而望青山达三十年。在那里过着芒鞋竹杖生活,专心于画事,王蒙自己有诗云我于白云中,未尝忘青山。并将自己居处取名白莲精舍。他经常来往于松江、无锡、苏州等地,与倪瓒、黄公望、杨维桢互相交往,切磋画艺,唱和诗文。元末农民战争时,地方武装张士诚控制了浙江,王蒙被委以理问等官。朱元璋建立明朝后,王蒙出任明王朝的山东泰安知州。洪武十三年胡维庸谋反,被朱元璋镇压,王蒙曾因去胡维庸宅观画,亦遭被捕入狱,后冤死狱中。王蒙的《霜柯竹石图》除《虚斋名画录》著录外,其它地方均不见此图。根据白珽及杨维桢的题跋及画风判断,这幅画应是王蒙早期的作品。